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举全省之力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广东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咬定青山举全省之力做好这篇大文章,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图片

省党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强大驱动效应。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咬定青山举全省之力做好这篇大文章,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我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充分考虑港澳所需所想,积极回应港澳重大关切,携手港澳建设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省党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接受《南方》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



携手港澳推动大湾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图片

《南方》杂志:近年来,广东如何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艾学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是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准确把握总书记、党中央战略意图,把大湾区建设摆在省委“1+1+9”工作部署中的9项重点任务之首,举全省之力推进贯彻落实。


一是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不断增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体系不断优化。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省财政科技计划,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3亿元。全面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是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在CEPA框架下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深港通”、债券通“南向通”和“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推动与港澳执业资格互认,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推动制定首批“湾区标准”清单。


三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实落地,累计超过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报考。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推动港澳居民民生领域市民待遇全面落实。


四是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大湾区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加快形成。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继开通,大湾区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


五是粤港澳重点合作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执委会和省派出机构揭牌运作,合作区个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合作区累计注册澳资企业4800多家、近两年增长两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延期,优惠目录拓展至五大类30项,前海国际人才港启用。国务院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加快建设。


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图片

《南方》杂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未来,广东如何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艾学峰:我省将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强化三地在科技、产业、平台等方面合作,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一是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起步成势,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重点推动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等主要创新承载区建设,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二是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源头支撑。加快推进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项目,推动开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构建跨学科、大协作、高效能的协同创新平台群。


三是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合作区,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强力推进深港河套、珠海横琴、广州等三大创新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强化科创中心区域创新协同。继续做好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四是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探索推进创新要素便利流动体制机制改革,支持粤港澳三地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


坚持软硬联通并举

图片

《南方》杂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软硬联通并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未来,广东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


艾学峰:我省将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并举,推动大湾区设施联通和规则融通,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程。


“硬联通”方面我省将推动实现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一是打造内联外通快速交通网。加快推进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项目建设,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研究推动澳门轻轨衔接国家高铁网络。二是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推进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建设,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三是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提升港口综合保障能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积极推进广州、深圳与香港等港口协同发展。


“软联通”方面我省将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推动粤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便捷流动,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化“跨境理财通”“深港通”、债券通“南向通”,探索“保险通”。推动与港澳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规则衔接,进一步拓展“湾区标准”范围。二是推动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与港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交流合作,提高货物通关效率。三是推动港澳居民来大湾区内地生活就业更加便利。


高水平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行稳致远

图片

《南方》杂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未来,广东如何进一步加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艾学峰:我们将强化与港澳协同配合,高水平推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新成效。


横琴方面,我省将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一是加大力度推动出台横琴合作区条例,科学编制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分线管理、市场准入等领域重点政策加快落地。二是加快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吸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批大型企业到横琴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和示范生产基地。三是加快建成“一线”横琴口岸(二期)以及“二线”海关监管场所,力争2022年底基本具备封关运作条件。四是加强合作区执委会与省派出机构的沟通对接,尽快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良好局面。


前海方面,我省将围绕“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推动前海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一是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推动出台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产业、金融、人才等政策覆盖至扩区后全域范围。二是系统优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布局,高水平打造深港国际法务区、金融城、人才港等产业载体。三是主动对接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推进港深西部快轨、前海口岸规划建设,构建多层次深港跨境复合通道。四是积极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管理体制,加快修订前海合作区管理条例,推动以权责清单方式强化对新扩大区域的协调管理。


南沙方面,我们将贯彻落实《南沙方案》,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一是精心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将《南沙方案》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方案一体学习领会、整体推进落实。二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机制,省市合力加快推进落实。三是健全完善政策规划支撑体系,加大对南沙放权赋能支持力度。四是全面强化与港澳沟通协作,支持南沙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融合、文化交流、城市发展等重点领域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同时,我们还将推动佛山三龙湾、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肇庆新区等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协同提升全面扩大开放水平。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史成雷

本文责编丨郭芳



统筹丨赵媚夏 张蓓蕾

编辑丨李卓华 林琳 李拉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2022年第13期